《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课程中文名 | 微观经济学 | ||||||
课程英文名 | Microeconomics | 双语授课 | □是 □否 | ||||
课程代码 | 05112059 | 课程学分 | 4 | 总学时数 | 64课时 | ||
课程类别 | □通识教育课程 □公共基础课程 □专业教育课程 □综合实践课程 □教师教育课程 | 课程性质 | □必修 □选修 □其他 | 课程形态 | □线上 □线下 □线上线下混合式 □社会实践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 | ||
考核方式 | □闭卷 □开卷 □课程论文 □课程作品 □汇报展示 □报告 □课堂表现 □阶段性测试 □平时作业 □其他 | ||||||
开课学院 | 财经学院 | 开课系 | 财务与会计系 | ||||
面向专业 | 金融工程 | 开课学期 | 第2学期 | ||||
课程负责人 | 胡加 | 审核人 | 何悦 | ||||
先修课程 | 经济数学 | ||||||
后续课程 | 宏观经济学、经济学仿真决策 | ||||||
选用教材 | 《西方经济学》编写组.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上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年9月. | ||||||
参考书目 | 1.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八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2. 2. 黄亚均. 微观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 曼昆.经济学原理(第八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20. | ||||||
课程资源 | https://mooc1-1.chaoxing.com/mooc-ans/mycourse/teachercourse?moocId=209423994&clazzid=73423197&edit=true&v=0&cpi=34798169&pageHeader=0 | ||||||
课程简介 | 《微观经济学》是金融工程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微观经济学以市场经济制度中的单个家庭和厂商的行为及其相互联系为研究对象,考察单个产品或投人产品的市场价格的形成,并由此说明社会如何利用市场机制解决资源配置的问题。微观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包括供给、需求原理,消费行为分析,厂商的生产行为,生产的成本,市场与厂商的产量和价格决定,生产要素的价格决定与收入分配,一般均衡理论,福利经济学,市场失灵与政府的微观经济政策等。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不仅使学生掌握微观经济运行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而且使学生能用经济学的思想解释身边的经济现象,激发学生进一步研究中国经济发展的热情和创造性。 |
二、课程目标
表1 课程目标
序号 | 具体课程目标 |
课程目标 1 | 能根据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经济问题;能理解怎样从家庭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怎样的选择是最优的选择;能理解怎样从企业的角度来分析问题,怎样选择可以节约成本。 |
课程目标 2 | 能概述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发展历程;能理解需求和供给以及市场价格作用原理;能概述基数效用理论和序数效用理论的基本内容;能掌握生产要素合理投入的分析方法;能理解成本和收益理论及其分析方法;能概括和比较四种市场结构类型的相同和不同。 |
课程目标 3 | 能运用生产者行为理论分析企业行为;能从成本和收益的角度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能运用市场结构理论分析不同市场结构下企业短期和长期的盈利或亏损等状况,能反思国家采取的一些经济政策的合理性。 |
课程目标 4 | 能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分析社会和经济问题;能运用经济学的模型和理论解释部分改革措施的合理性;能具有主动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意识和习惯。 |
表2-1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 指标点 | 课程目标 |
毕业要求3:专业知识【H】 | 3.2:具备扎实的经济学、金融学、金融工程专业理论基础,熟悉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经营管理、国际金融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对金融工程领域的知识有一个较为系统的了解。 | 目标1 |
毕业要求4:专业能力【L】 | 4.2: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对本专业领域的问题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 目标2 |
毕业要求7:创新创业【M】 | 7.2:能够创造性解决金融问题,具有专业敏感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国际竞争中敢于创新、善于创新。 | 目标3 |
毕业要求8:终身学习【L】 | 8.3:掌握反思方法,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对自身岗位实践、职业发展中的现实需要和问题进行探索实践。 | 目标4 |
三、课程学习内容与方法
理论学习内容及要求
表3-1课程目标、学习内容和教学方法对应关系
序号 | 课程模块 | 学习内容 | 学习任务 | 课程目标 | 学习重点难点 | 教学方法 | 学时 |
1 | 导论 | 什么是西方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的界定;西方经济学的科学因素和阶级属性 | 1.预习:教材和课件。 2.拓展阅读:《西方经济学史》等相关参考书目。 3.讨论:教学重难点及课堂思考题。 4.课后作业:完成学习通上布置的本模块作业。 | 课程目标2 | 重点: 1.掌握均衡分析方法 2.理解资源稀缺性的概念 3.机会成本的概念 难点: 1.理解机会成本的概念 2.西方经济学的方法论 | 1.讲授法:能够引导学生理解西方经济学的界定、由来、发展、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讨论法:通过对西方经济学由来和发展的分析,讨论我们对西方经济学应该秉承怎样的态度。 | 6 |
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发展:重商主义;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当代西方经济学 | 课程目标2 | ||||||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资源的稀缺性;西方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确定 | 课程目标2 | ||||||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西方经济学的方法论;西方经济学的具体研究方法 | 课程目标3 | ||||||
2 | 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 需求:需求的概念;需求规律;影响需求的其它因素;需求的变动和需求量的变动 | 1.预习:教材和课件。 2.拓展阅读:《经济学原理》等相关参考书目。 3.讨论:教学重难点及课堂思考题。 4.课后作业:完成学习通上布置的本模块作业。 | 课程目标2 | 重点: 1.需求供给的定义 2.需求函数、供给函数 3.需求曲线、供给曲线的变动 4.需求弹性、供给弹性、需求的交叉弹性、收入弹性 难点: 1.收入与弹性的关系 2.需求的变动和需求量的变动的区别 | 1.讲授法:能够引导学生了解需求和供给的概念及分类等。 2.讨论法:通过需求的变动和需求量的变动的对比,分析不同影响需求因素变化的影响。 3.案例教学法:通过弹性理论,分析为什么会产生谷贱伤农。 | 12 |
供给:供给的概念;供给规律;影响供给的其它因素;供给的变动和供给量的变动 | 课程目标2 | ||||||
市场均衡:均衡的含义;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市场均衡的变动 | 课程目标3 | ||||||
弹性:弹性的概念;需求的价格弹性;其它需求弹性;供给弹性 | 课程目标4 | ||||||
供求分析的应用事例:支持价格和限制价格;税收效应分析;弹性和收入 | 课程目标1 | ||||||
3 | 消费者选择 | 效用理论:欲望和效用;总效用和边际效用;效用最大化;消费者剩余 | 1.预习:教材和课件。 2.拓展阅读:《经济学原理》等相关参考书目。 3.讨论:教学重难点及课堂思考题。 4.课后作业:完成学习通上布置的本模块作业。 | 课程目标1 | 重点: 1.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 2.无差异曲线的含义及特征 3.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4.预算线的变动 5.价格变动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难点: 1.价格效应如何分解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2.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 1.讲授法:能够引导学生了解无差异曲线的含义及特征。 2.讨论法:通过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的对比,分析两者的差别。 3.案例教学法:正常品的价格效应如何分解。 | 8 |
无差异曲线:偏好和选择;无差异曲线及其特点;边际替代率 | 课程目标2 | ||||||
预算约束线:预算约束线的含义;预算约束线的变动 | 课程目标2 | ||||||
消费者均衡:消费者均衡的决定;收入变动对消费者计划的影响;价格变动对消费者计划的影响 | 课程目标3 | ||||||
价格效应的分解:替代效应;收入效应;正常品价格效应的分解;低档品价格效应的分解;吉芬商品价格效应的分解 | 课程目标4 | ||||||
4 | 企业的生产和成本 | 企业:企业的类型;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企业的其它目标 | 1.预习:教材和课件。 2.拓展阅读:《企业的性质》等相关参考书目。 3.讨论:教学重难点及课堂思考题。 4.课后作业:完成学习通上布置的本模块作业。 | 课程目标1 | 重点: 1.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2.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3.总成本、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平均成本、平均变动成本、平均固定成本、边际成本之间的关系 4.短期和长期的区别 难点: 1.长期总成本、长期平均成本、长期边际成本的形状和关系 2. 生产的三个阶段如何划分 | 1.讲授法:能够引导学生了解等产量线和等成本线的含义及特征。 2.讨论法:通过长期和短期对比,分析两者的差别。 | 8 |
生产函数:生产和生产函数;短期和长期;生产函数的例子 | 课程目标3 | ||||||
短期生产函数: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边际报酬递减;生产的三个阶段 | 课程目标2 | ||||||
长期生产函数:等产量线及其性质;边际技术替代率;等成本线;生产要素最优组合;生产扩展线 | 课程目标2 | ||||||
短期成本函数:经济学中的成本;短期成本的概念;短期成本曲线;短期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 | 课程目标4 | ||||||
长期成本函数:长期成本的概念;长期总成本曲线;长期平均成本曲线;长期边际成本曲线 | 课程目标4 | ||||||
5 | 完全竞争市场 | 企业收益、市场结构和利润最大化:企业收益;市场结构及其划分;企业利润最大化原则 | 1.预习:教材和课件。 2.拓展阅读:《经济学原理》相关内容。 3.讨论:教学重难点及课堂思考题。 4.课后作业:完成学习通上布置的本模块作业。 | 课程目标3 | 重点: 1. 完全竞争企业面临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的形状 2. 完全竞争企业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的状态 3.盈亏平衡点 4.停止营业点 难点: 1.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的条件 2.利润最大化原则 3.生产者剩余 | 1.讲授法:能够引导学生较快地理解完全竞争企业面临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的形状。 2.讨论法:通过盈亏平衡点和停止营业点对比,分析两者的差别和条件。 3.案例教学法:通过生意冷清的餐馆为什么还要营业理解停止营业点的条件。 | 6 |
完全竞争企业面临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完全竞争企业面临的需求曲线;完全竞争企业面临的收益曲线 | 课程目标2 | ||||||
完全竞争企业的短期均衡:利润最大化产量的决定;利润最大化与盈亏;亏损时的决策;企业和市场的短期供给曲线;生产者剩余 | 课程目标3 | ||||||
完全竞争企业和市场的长期均衡:企业规模调整;行业规模调整;长期均衡;长期供给曲线
| 课程目标3
| ||||||
6 | 不完全竞争市场 | 垄断市场:垄断及其原因;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垄断企业的短期均衡;垄断企业的长期均衡;价格歧视 | 1.预习:教材和课件。 2.拓展阅读:《经济学原理》相关内容。 3.讨论:教学重难点及课堂思考题。 4.课后作业:完成学习通上布置的本模块作业 | 课程目标3 | 重点: 1.弄清不同市场结构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 2.博弈论的基本模型 3.垄断、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难点: 1.纳什均衡和上策均衡 2.垄断、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的区别和联系 3.古诺模型 | 1.讲授法:能够引导学生理解不同市场结构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 2.讨论法:通过纳什均衡和上策均衡的对比,分析两者的区别和联系。 3.案例教学法:通过囚徒困境分析博弈的结果。 | 8 |
垄断竞争市场:垄断竞争的特点;垄断竞争企业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垄断竞争企业的短期均衡;垄断竞争企业的长期均衡 | 课程目标2 | ||||||
寡头市场:寡头的含义及其特征;古诺模型;价格领导模型;斯威齐模型;卡特尔 | 课程目标3 | ||||||
不同市场的比较:静态效率的比较;动态因素的比较 | 课程目标4 | ||||||
博弈论和策略行为:博弈模型;纳什均衡 | 课程目标1 | ||||||
7 | 生产要素市场和收入分配 | 完全竞争和要素需求:完全竞争企业的要素使用原则;完全竞争企业的要素需求曲线;完全竞争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 | 1.预习:教材和课件。 2.拓展阅读:《经济学原理》相关内容。 3.讨论:教学重难点及课堂思考题。 4.课后作业:完成学习通上布置的本模块作业 | 课程目标2 | 重点: 1.厂商使用要素的最优原则 2.明确要素供给的原则或最优条件 难点: 1.生产要素的市场需求、供给和要素价格的决定 2.劳动供给曲线的形状 3.土地供给曲线的形状 | 1. 讲授法:能够引导学生初步理解劳动市场、资本市场和土地市场的差异。 2.讨论法:用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市中心的土地比郊区的土地价格高。 | 6 |
劳动和工资:劳动供给和闲暇需求;劳动供给均衡;劳动供给曲线;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工资差异的原因 | 课程目标1 | ||||||
土地和地租:土地的供给曲线;使用土地的价格和地租 | 课程目标3 | ||||||
资本和利息:资本和利息的含义;资本的供给;资本市场的均衡 | 课程目标4 | ||||||
8 | 一般均衡和效率 | 一般均衡: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瓦尔拉斯一般均衡 | 1.预习:教材和课件。 2.拓展阅读:《经济学原理》相关内容。 3.讨论:教学重难点及课堂思考题。 4.课后作业:完成学习通上布置的本模块作业。 | 课程目标2 | 重点: 1.掌握经济效率标准 2.明确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瓦尔瓦拉的一般均衡模型 3.理解完全竞争市场的一般均衡状态和帕累托最优条件 难点: 1.帕累托最优标准和改进 2.一般均衡模型的理解 | 1. 讲授法:能够引导学生理解一般均衡的条件。 2.讨论法:用所学知识分析一般均衡和局部均衡的区别。 | 4 |
经济效率:帕累托更优;帕累托最优;社会资源配置效率 | 课程目标4 | ||||||
公平与效率:公平的社会标准;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公平与效率的权衡 | 课程目标4 | ||||||
9 | 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 垄断:垄断与低效率;寻租;反垄断法 | 1.预习:教材和课件。 2.拓展阅读:同步阅读《经济全球化与转轨国家政府职能转换研究》相关内容。 3.讨论:讨论经济全球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4.课后作业:完成学习通上布置的本模块作业。 | 课程目标3 | 重点: 1.明确引起市场失灵的四个方面 2.理解为什么垄断、公共物品、外部性和信息不对称会导致市场失灵 难点: 1.收入不平等的度量 2.收入再分配政策 | 1. 讲授法:能够引导学生理解市场失灵的原因。 2.讨论法:用所学知识分析房产税、遗产税如何使收入更平均。 | 6 |
外部性:外部性的含义及其分类;外部性条件下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失灵 | 课程目标2 | ||||||
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公共物品与市场失灵;公共资源的过度使用及其政策 | 课程目标2 | ||||||
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信息与信息的价值;信息不完全与市场失灵;信息不对称与市场失灵 | 课程目标3 | ||||||
收入分配中的不平等:初次分配及其不平等;收入不平等的度量;收入再分配政策 | 课程目标1 |
四、课程考核
(一)考核内容与考核方式
表4课程目标、考核内容与考核方式对应关系
课程目标 | 考核内容 | 所属 学习模块/项目 | 考核占比 | 考核方式 |
课程 目标1 | 1. 供求分析的应用事例 | 课程模块2 | 10% | 1.课堂表现 2.课程作业 3.期末考核 |
2. 效用理论 | 课程模块3 | |||
3. 企业 | 课程模块4 | |||
4. 博弈论和策略行为 | 课程模块6 | |||
5. 劳动和工资 | 课程模块7 | |||
6. 收入分配中的不平等 | 课程模块9 | |||
课程 目标2 | 1. 什么是西方经济学 | 课程模块1 | 40% | 1.课堂表现 2.课程作业 3.期末考核 4.课程论文 |
2. 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发展 | 课程模块1 | |||
3.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 课程模块1 | |||
4. 需求 | 课程模块2 | |||
5. 供给 | 课程模块2 | |||
6. 无差异曲线 | 课程模块3 | |||
7. 预算约束线 | 课程模块3 | |||
8. 短期生产函数 | 课程模块4 | |||
9. 长期生产函数 | 课程模块4 | |||
10. 完全竞争企业面临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 课程模块5 | |||
11. 垄断竞争市场 | 课程模块6 | |||
12. 完全竞争和要素需求 | 课程模块7 | |||
13. 一般均衡 | 课程模块8 | |||
14. 外部性 | 课程模块9 | |||
15. 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 | 课程模块9 | |||
课程 目标3 | 1.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 课程模块1 | 30% | 1.课堂表现 2.课程作业 3.期末考核 4.课程论文 |
2. 市场均衡 | 课程模块2 | |||
3. 消费者均衡 | 课程模块3 | |||
4. 生产函数 | 课程模块4 | |||
5. 企业收益、市场结构和利润最大化 | 课程模块5 | |||
6. 完全竞争企业的短期均衡 | 课程模块5 | |||
7. 完全竞争企业的长期均衡 | 课程模块5 | |||
8. 垄断市场 | 课程模块6 | |||
9. 寡头市场 | 课程模块6 | |||
10.土地和地租 | 课程模块7 | |||
11.垄断 | 课程模块9 | |||
12.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 | 课程模块9 | |||
课程 目标4 | 1.弹性 | 课程模块2 | 20% | 1.课堂表现 2.课程作业 3.期末考核 4.课程论文 |
2.价格效应的分解 | 课程模块3 | |||
3. 短期成本函数 | 课程模块4 | |||
4. 长期成本函数 | 课程模块4 | |||
5. 不同市场的比较 | 课程模块6 | |||
6. 资本和利息 | 课程模块7 | |||
7. 经济效率 | 课程模块8 | |||
8. 公平与效率 | 课程模块8 | |||
合计 |
|
| 100% |
|
表4-2课程目标与考核方式矩阵关系
课程 目标 | 考核方式 | 考核占比 | |||
期末考试成绩比例60% | 课堂表现成绩比例12% | 课程作业成绩比例16% | 课程论文成绩比例12% | ||
课程目标1 | 10% | 20% | 10% | 0% | 10.0% |
课程目标2 | 40% | 30% | 40% | 50% | 40.0% |
课程目标3 | 30% | 30% | 40% | 35% | 32.2% |
课程目标4 | 20% | 20% | 10% | 15% | 17.8% |
(二)成绩评定
1.平时成绩评定
(1)课堂表现(30%):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情况、讨论发言情况,来评价学生课后总结复习情况、课堂知识的理解情况和联系实际对理论的运用能力。
(2)课程作业(40%):围绕课程目标2,根据课程各模块布置课程大作业,促进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理解能力等。
(3)课程论文(30%):围绕课程目标3,考核学生查阅文献资料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初步养成规范写作和有效表达的习惯。
2.期末成绩评定
期末理论考试:期末理论考核采用试题库闭卷考试,主要考核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考核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总成绩评定
总成绩(100%)=平时成绩(40%)+期末成绩(60%)
(三)评分标准
1.平时成绩评定标准
(1)课堂表现评分标准:课堂表现共100分,包括课程复习、问题讨论、案例分析讨论等,基准分85分,每回答错误一次扣5分,不完整、不全面一次扣3分;自愿举手发言一次加3分,回答比较完整、全面或有道理加5分,每学生累计加分后的课堂讨论成绩不得超过100分。
(2)课程作业评分标准:按每个课程模块作业的平均分以100分制确定,直接在学习通上布置作业和提取成绩。
(3)课程论文评分标准: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完成。
表5评分标准
考核项目 | 评分标准 | ||||
优秀 (100>x≥90) | 良好 (90> x≥80) | 中等 (80> x≥70) | 及格 (70> x≥60) | 不及格 (x <60) | |
课程论文
| (1)文章能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联系实际,并能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对所论述的问题有很强的代表性,有深刻的个人见解和理论深度;(2)材料真实具体,有代表性。对材料的分析充分,有说服力,联系大学生个人实际情况,论述透彻;(3)文章结构严谨,层次清晰,行文规范,条理清楚,文字通顺,书写工整,图表正确、清楚,数据准确。 | (1)文章能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联系实际,并能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对所论述的问题有较强的代表性,有一定的个人见解和理论深度;(2)材料真实具体,有较强的代表性。对材料的分析较充分,比较有说服力,联系大学生个人实际情况,但不够透彻;(3)文章结构严谨,层次清晰,条理清楚,文字通顺,书写工整,图表正确、清楚,数据准确;(4)符合学术论文格式要求。 | (1)文章能够联系大学生个人实际情况,内容较充实,具有一定的真实性;(2)独立完成,论点正确,但论据不充足或说理不透彻,对问题的本质论述不够深刻;(3)材料较具体,文章结构合理,层次比较清晰,有逻辑性,表达能力也较好;(4)基本符合正规学术论文格式要求,排版基本整齐、准确。 | (1)文章基本上按要求书写,观点基本正确,基本独立完成,但内容不充实;(2)材料较具体,能对原始资料进行初步加工;(3)文章有条理,但结构有缺陷;论据能基本说明问题,能对材料作出一般分析,但较单薄,对材料的挖掘缺乏应有的深度,论据不够充分,不够全面;(4)文字表达基本清楚,文字基本通顺,无观念错误; | (1)文章的内容与题目完全偏离;死搬硬套教材和参考书上的观点,未能消化吸收;离题或大段抄袭别人的文章,并弄虚作假;(2)态度非常不认真,内容空洞,逻辑混乱,表达不清,语句不通。 |
2.期末成绩评定
期末理论考试评分标准:期末理论考试形式为闭卷,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课程考试。严格按照长江师范学院期末考核工作规范出题、阅卷和评定成绩。
五、其它说明
本课程大纲依据2023版金融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由财经学院金融系讨论制定,财经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审定,教务处审核批准,自2023级开始执行。